另外,虽然立法法、监督法规定了中央国家机关和省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对法规、司法解释的审查要求,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以来至2017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没有收到过国家机关提出的审查要求。
试想,如果不能够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权力不受控制和监督,司法不公正不廉洁,执法工作还谈何公信力?人民群众又如何信仰法律、遵守法律呢?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关键在于政法机关:如果通过正常程序不能得到公平正义,群众对政法机关不托底、不信任、不放心,那光说加强法治观念也没有用。[54] 莫纪宏: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5期,第1页。
同时,二者又可以统称为规范司法行为,即这里的司法,包括了执法和狭义的司法。,[56]关于完善措施他提到了四点:一是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4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囊括了执法权公开的原因、公开的范围以及完善公开的方式,这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刑事执法权力过大如何进行监督问题的详细阐释。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安干警,除了有高超的业务水平外,还要有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办案责任心、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与优良的职业良知。推进严格司法是新时代规范司法行为基础上提出的对司法新要求。
党和国家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严格执法的新思想进行了重要部署,严格执法的标准正在不断完善,严格执法存在的问题也在逐步解决。习总书记还说道:许多案件,不需要多少法律专业知识,凭良知就能明断是非,但一些案件的处理就偏偏弄得是非界限很不清楚。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键词:执法必严、严格执法、执法权、严格司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执法必严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其中也出现了执法失之于宽松、不作为、乱作为、粗暴执法、越权执法等问题。下面就来解读严格执法的含义。通过习总书记的上述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当前执法权运行规律的深刻认识,提出了保障严格执法的具体机制与措施。[19] 习近平:《十八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17页。
[29]职业良知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执法理念就不可能有行动上的高度自觉。[50]要做到全社会信仰法律就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是保障自身合法权利的有力武器,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从以上习总书记的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严格执法作为依法治国关键的一环,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特别的重要性。[24]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59] 习近平:《十八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22页。
[53] 莫纪宏: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5期,第13、14页。[36]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76页。由此可知,严格执法单从字面含义来说就是严格地让纸面上的法律变为现实中的法律,要求我们的干警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在执法过程中不能有丝毫马虎,对办事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要求。[12]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75页。
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将执法必严的主体限定为公安机关与司法机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怎么做,对违法行为一定要严格尺度、依法处理。
[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40] 习近平:《十八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20页。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92页。[41] 习近平:《十八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23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以往的执法工作中,由于立案制度的缺陷、执法态度存在问题、民警的素质良莠不齐等因素,导致公安机关从立案、侦查、取证、移送检察机关起诉等一系列刑事执法程序出现诸多问题,民众百姓对于公平正义的渴望引发了对执法不严相关问题的关注,又直接导致执法公信力受损、群众满意度下降。执法人员既是法律的实施与执行者,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参与者,强化执法人员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是严格执法的基础。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他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文中强调:政法机关是老百姓平常打交道比较多的部门,是群众看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提出了依法独立公正司法(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在司法和执法面前增加了不少定语,试图将其要求全面具体化。四、严格执法的实现路径 如前所述,在党与国家的多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了严格执法及其重要性,那么如何实现严格执法呢?习总书记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强制性地惩罚违法行为,但不能代替解决人们思想道德的问题。文章开篇再次强调了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7]这一报告中,将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并提,二者就是执法必严格的新版和分解。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法为民,坚持司法公正,把维护好人民权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要着力解决权力违法违规干预问题、全社会要信仰法律、要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要将严格执法与文明公正执法相结合、领导干部要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执法必严包括从严执法、平等执法、公正执法三方面的执法思想和原则。
江泽民同志与胡锦涛同志都对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提出过很多重要的论断,江泽民指出: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34]要想实现严格执法,让执法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严格执法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沿用了十六以来的提法,通过区分司法的广义狭义概念,对执法与司法作出明确的划分,他指出,坚持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12]这里的司法案件,显然是指包括执法司法工作在内的广义司法机关办理的案件。
执法司法是否具有公信力,主要看两点,一是公正不公正,二是廉洁不廉洁。执法行为不文明,举止粗俗、态度蛮横,审讯犯罪嫌疑人时动手动脚,甚至造成打人致死的恶劣后果。
[13]狭义的司法仅指法院的审判权、检察机关的检察权,广义的司法包括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和司法行政工作等诉讼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法院司法有自身的规律,对执法与司法做了明确的区分。[10]这是党在重要会议中对法律实施与司法工作中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在党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理念背景下做出的司法制度安排。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还生动地以海南省东方市天安乡派出所原所长吴春忠同志信守法治、坚决不徇私枉法举例,为广大公安干警树立榜样。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
[63]必须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32]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00页。
我国历来就有德刑相辅、儒法并用的思想。[5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格执法与文明公正执法相结合的重要性,他说道: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执法者必须忠实于法律,既不能以权压法、以身试法,也不能法外开恩、徇私枉法。(四)要让执法权在阳光下运行 警务公开是广义司法公开中的重要内容之一。